昨日,丁肇中在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演講。室內裝潢 記者 鄒飛 攝
  商報記者西服 劉曉娜
  丁肇中
  1936年出生,祖籍山東日照。抗戰時期,曾隨父母到重慶生活,抗戰勝利後離開重慶,後去往臺灣。1962年,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。1969年至今,在美國萬利多製冰機麻省理工學院擔任物理學教授。1976年,因發現“J粒子”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。
  1982年以來,他一直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正負電子對撞機LEP上領導L3實驗。目前,還領銜在國際空間站上唯一的大型關鍵字排名科學實驗(AMS),與16個國家的600餘名科學家尋找宇宙的起源。
  昨日,78歲的華裔物理學家、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再次回到重慶,受聘為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首席科學顧問。之後,他全程用重慶話向400當鋪餘名科研工作者做了2小時的學術報告。
  很多重慶人可能想不到,這位世界頂尖級的物理學家,曾在重慶度過了8年的童年時光。這是他自1945年離開重慶,1979年曾到渝訪問後,第二次回到重慶。
  心懷重慶情結受聘首席顧問
  昨日上午10點,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的學術報告廳座無虛席。400多名重慶科研院所、高校的科研工作者以及學生,靜靜等待著一個“重量級人物”的到來。
  當一位身高1.8米左右的老人出現在報告廳門口,在座的人全部自動起立,響起熱烈的掌聲。
  這位老人,就是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。1976年,他因發現“J粒子”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。從1994年開始,由他領銜進行國際空間站AMS大型實驗,這項實驗以“尋找宇宙起源、探尋由反物質組成的宇宙”為目的,每一次進展都舉世矚目。
  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袁家虎介紹,有幸邀請丁肇中教授成為首席科學顧問後,希望能通過他的支持,使該院有機會介入一些國際上的科研項目,並且希望今後能派一些重慶科研人員參與到他的科研工作中。
  據透露,丁肇中教授之所以接受該院的聘任成為首席科學顧問,一方面是想給中國的科研機構盡可能多的支持,另一方面也是出於“重慶情結”。1937年,當時1歲左右的丁肇中跟隨父母來到重慶,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離開。其間,他曾在當時的四川教育學院附屬小學——嘉陵實驗小學(現磁器口小學前身)讀書。
  第一次用重慶話作學術報告
  “這應該是我第一次用重慶話作報告。”學術報告一開場,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,這位在國外生活了半個多世紀的科學家,開口便是重慶話。
  其實,用重慶話作學術報告,是丁肇中自己要求的。他說,自己從20歲起便到美國求學,之後一直在國外工作,用得最多的語言是英語。所以他對重慶話的記憶,也只停留在8歲以前。
  在2個小時的學術報告中,丁肇中教授以他一生中經歷的測量電子半徑、物質是否真的只由3個誇克組成、膠子的發現、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做的L3實驗、在國際空間站做的AMS實驗5個物理實驗為主線,介紹從中得到的科研體會。丁老的觀點精彩紛呈:“對意料之外的現象要有充分準備。”“自然科學的研究只有第一名,沒有第二名。”“科學是多數服從少數,只有少數人把多數人的觀念推翻後,科學才能向前推進。”
  對於目前受人關註的國際空間站AMS實驗,他說,這是瞭解宇宙起源的最基本的研究,目前正在通過實驗尋找反粒子、暗物質,從而尋找是否真的存在反宇宙等。
  商報記者在現場聆聽了學術報告,丁肇中說的重慶話雖不是特別地道,但還算流利、發音也較準,可見重慶話給他留下的印象之深。身為國際頂尖物理學家,丁老始終平易近人,時不時講起工作中的笑話,幽默的語言逗得全場發出輕鬆的笑聲。
  今日將回訪母校磁器口小學
  按照此次的重慶行程安排,丁肇中教授今天將來到母校磁器口小學拜訪。
  “我是上個月17日接到這個消息的,很興奮。”現任磁器口小學校長的劉春明告訴商報記者,2007年校慶時,學生曾給丁教授寫了一封信,想請他回來看看母校。但當時沒有聯繫方式,所以信件也沒法送達。
  劉春明介紹,丁肇中童年在重慶時,最初是住在重慶大學的饒家院(現主教樓附近),後來搬到二十八中。他的父親丁觀海曾在重慶大學、國立中央工業專科學校教數學,母親在四川教育學院任教。
  據瞭解,磁器口小學在很多年前就專門設立了“丁肇中班”,今天這個班級的孩子們也將與丁爺爺一起互動。同時,按照行程安排,他中午將到磁器口品味重慶美食,下午還將到重慶大學、二十八中尋跡舊居。
  相關
  追憶重慶童年 最愛吃榨菜頭
  1979年,丁肇中教授曾到過重慶訪問。這次再回到重慶,又是35年以後。
  “重慶的變化太大了,完全不是小時候印象中的樣子了。”前日下午,丁肇中下飛機後,一路上便發出如此感嘆。當晚,他在南濱路的躉船上吃了魚,還吃到了豆花和榨菜。
  “人都是想吃小時候吃過的東西。”昨日接受商報記者採訪時,丁肇中說,榨菜頭是他小時候最喜歡吃的,此外,小時候吃過的涼拌豬頭肉一直讓他念念不忘。昨日中午,在中科院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食堂用餐時,師傅也特別為他準備了這道菜。
  “熟悉的味道讓我仿佛回到了小時候。”他說,雖然眼前的重慶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樣子,但腦海中還留著重慶的一些地名:兩路口、磁器口、沙坪壩……
  自嘲成績不好 不想看到當年成績單
  “那時常有日本飛機來‘訪問’,所以我沒有機會上學,同時我小時候對上學也沒什麼興趣。”昨日在接受商報記者採訪時,丁肇中說,在重慶的童年生活記憶中,讓他無法忘記的,就是為了躲避日機轟炸,常常去鑽防空洞。
  丁肇中所說的小學,是當時的四川教育學院附屬小學——嘉陵實驗小學,也就是現在的磁器口小學。
  他風趣地說,自己小時候絕不是成績最好的學生,“希望他們(磁器口小學)沒有把我的成績單找出來。”
  磁器口小學校長劉春明透露,目前,丁肇中就讀時的校長和老師幾乎都已不在人世。1938年~1948年在磁器口小學擔任校長的範仲琳於2012年去世,老校長曾經回憶說:“民族危亡時,磁小眾生皆勤奮,然丁生尤以算術見長聞名全校。”當年的數學老師陳敬承在世時也曾回憶起丁肇中說道:“他的頭腦很活躍,舉一反三的能力很強,雖然不是成績最好的學生,但卻是思維最敏捷的學生。”
  劉春明稱,幾年前還曾有一位山西校友回到磁器口小學,看到丁肇中的照片時,他自稱是丁當年的同班同學,他印象中的丁肇中,“是一個調皮娃兒”。  (原標題:諾獎得主丁肇中回渝 兩小時學術報告全說重慶話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c01aceyv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